官员财产申报是不是“反腐灵丹”?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5月1日正式实施,有媒体调查显示,公众最希望政府公开的信息是“官员财产状况”,持此愿望者的比例达77.5%。
广州日报发表郭之纯的文章:官 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的推而不行、屡屡搁浅,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极有可能形成“劣币驱逐”效应。如果制度一直处于“摸索”之中而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侥幸心理势必越来越严重――更严重的是,他们或还会对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产生怀疑,对各种法律规则不以为然,产生轻蔑感――此为“劣币效应”之一。在某些 地方的官场“腐败小气候”下,坚持原则的廉洁官员,很可能会被边缘化――此为“劣币效应”之二。面对不透明的官员财产,公众最多的选择只会是“表示怀 疑”。而制度迟迟落不到实处,更会加重公众的疑虑――此为“劣币效应”之三。越来越多的官员腐败案例反复证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已经成为贪官污吏的 “免死牌”。多发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怪相,正是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不能落实的产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