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日 星期四

2008年03月13日 一名基层干部看大部制改革的“大”与“小”

一名基层干部看大部制改革的“大”与“小”
网友:孙晓波
2008年03月13日10:47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时期以来的第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拉开帷幕。根据11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新华网2008年3月11日记者孙承斌、张宗堂、邹声文)##ReadMore##

  今天,我们这里也正好在召开地方人大、政协两会,笔者有幸和几位基层干部一起聊天,大家最关注、最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就是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了。大家既感到欣喜,也感到有些意外,但总的来说,对这次机构改革的前景充满希望,感觉动作还是迈得挺大的,有些方面也还是很稳妥的。

  总的感觉是,这次大部制改革充分体现了“三大”、“一小”。“三大”即“大手笔、大民生、大稳妥”﹔“一小”就是“小权力”。

  “大手笔”。表现在调整的机构多,此次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机构、职能调整整合的力度大,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整合了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国家烟草局等,交通运输部整合了交通部、民航总局、邮政局等﹔调整后的部门职能大,明确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还有设立了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加强能源管理机构﹔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进一步强化环保职能。

  “大民生”。表现在更加重视就业、住房、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建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进一步落实食品综合监督责任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大稳妥”。考虑到我国在铁路建设管理、农业生产、抗洪救灾等等方面的特殊性、复杂性,此次改革依然保留铁道部,而此前呼声很高的“大农业”部也没有实现整合。这也是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不毕其功于一役。

  同时,“小权力”,即权力缩小和下放也表现明显,这是政府职能转变迈出的可喜一步,我们可以从方案中的几个细节看出。

  比如对国家发改委的职能界定,就是进一步减少其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继续缩小投资审核范围,下放审核权限,简化审核程序,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作用﹔改进规划和产业政策管理。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产业政策,除按规定需报国务院审批的外,由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国家规划和政策的指导下分别制定。

  比如对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职能界定,主要是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指导行业发展,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大家希望,这样的机构改革能够真正做到上行下效,做到上下基本一致,不能上面一套、下面一套,这样不利于开展工作。比如建设部原本就包括房管、规划等职能,可是到地方,房管、规划部门早就实行独立,大大削弱了建设部门的职能发挥,此次对建设部门的住房保障职能的强化,更说明地方改革的紧迫性。因此,希望国家加大力度,严肃纪律,加强法治,认真指导地方机构改革,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扫清政治体制障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