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馬總統》漲油電拚經濟  怎擋通膨大怪獸 
【聯合報╱經濟組記者/綜合報導】
 
2008.05.21 12:41 pm
馬英九新政府五二○就任,「拚經濟」團隊立刻上路,國家財政經濟百廢待舉,不容片刻耽擱。「開門七件事」不只油電水米等民生物價,還包括兩岸經濟政策(例如企業登陸百分之四十上限鬆綁)、金融開放、人民幣兌換,成立賦稅改革委員會全盤檢討稅制、健全國家財政等等。
馬蕭元年來臨,多名學者直指通貨膨脹是政府施政當務之急。中研院院士管中閔更表示,要慎選優先施政順序,以免加深通貨膨脹壓力。
管中閔說,新政府面臨的經濟情勢憂喜參半。喜的是,過去八年來百廢待興,民心望治殷切,馬蕭團隊可以高民意基礎大刀闊斧放手去做;但憂心的是從去年下半年起,國際景氣趨緩,經濟情勢險峻,特別是通膨壓力將會帶來重大經濟衝擊。
愛台建設齊推 通膨更劇
管中閔說,如果馬蕭團隊上台後,一次推動「愛台十二大建設」這種擴大內需型的財政政策,恐將引發另一波需求帶動的通膨,加重國內物價攀漲的巨大壓力。
他建議,新政府先以「開放」、「鬆綁」現有政策為主軸力量,逐步恢復民間投資、消費信心,讓市場經濟自由繁榮,如此產生的自然通膨可被市場吸納,不至於加深通膨壓力。
至於「愛台十二大建設」,管中閔則認為,新政府毋需太過著急,可以選定若干指標性案件,排定優先次序,經過詳細評估、規畫後,再漸次開始推動。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也強調,國內油、電價格調漲在即,估計今年全年的消費者物價(CPI)漲幅,超過百分之三的機率「大增」。目前看起來,漲價最多的都是民生必需品,像是食物類、油、電等,對弱勢族群的壓力相對提高。
人民幣到台灣 挑戰多多
梁國源表示,如何做好相關配套及因應後續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帶來的通膨預期心理,新政府必須預先規畫並準備好說帖,讓社會徹底了解、凝聚共識。
國民黨立委吳育昇表示,攸關開放人民幣全面在台灣本島兌換的兩岸人民關係第卅八條修正草案,目前已經排定在新政府上任的第二天(五月廿一日)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希望當天就初審通過;最慢六月下旬就會二、三讀通過,七月初即可真正開放人民幣兌換。
在立委一面倒的積極推動人民幣開放在台灣兌換業務,中央銀行雖堅持第一階段銀行業只收購人民幣、不賣出,但看來也守不住。一位銀行主管就說,銀行業私下已有心理準備,可能一、兩個月後人民幣就會在銀行買賣交易,到時勢必面臨很多問題與挑戰。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副教授黃耀輝指出,馬英九提出的政見必須「精緻化」,最好是召開範圍和高度都夠大、夠廣的財政改革委員會,因為馬的很多財經政見範圍很廣,以愛台十二大建設為例,就不單是財政問題,可以引進外資或BOT方式推動建設。
地方財政惡化 不能漠視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認為,在工商企業界和國際競爭力角度,調降遺贈稅是個問題;談到產業政策,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部分或全面落日更應盡快解決。
文化大學經濟系教授徐偉初指出,新政府必須優先處理地方財政惡化的問題,因為目前除了台北市有償債能力,新竹市財政狀況也還可以,其他縣市債台高築,就連鄉鎮市也一樣,財政窟窿愈挖愈大,新政府不能視而不見,地方財政惡化是歷史共業,透過地方財政重建基金協助解決,即使不能解決也要減輕地方負擔。
【2008/05/21 聯合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