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中日外交的新蜜月時代

中日外交的新蜜月時代
中國時報 2008.05.11

 胡錦濤訪日並沒有在中日問題上有任何突破性的解決,但是,兩國原則性的和好卻使國際間為之震動,歐洲媒體對聯合聲明認為是里程碑式的文件,美國媒體認為兩國有理由保持良好關係,韓國媒體認為將迎接新的中日蜜月時代。

 這種評論多來自聯合聲明中幾段不尋常的文字,如:「互不構成威脅」、「長期和平友好合作是雙方唯一選擇」。

 日本的外交姿態確實有了變化,與其說這次接待是對胡錦濤個人的尊敬,不如說是對中國的期盼。

 日本要復興經濟絕對離不開與中國合作,日本從美國方面所能得到的經濟利益已到極限,民主黨當政後,貿易政策必然趨嚴,以往民主黨政府在金融貿易上對日本的壓迫,日人應不會忘記,而中國市場卻是有厚望的地方。中國在能源節用與製造技術上卻又很想仰仗日本,合作的領域很廣。

 日本要想擴大國際政治領域也非與中國合作不可。過去的小泉政府認為靠美國就能解決問題,結果犯了大錯,不但未能得到中韓的合作,連東南亞都不敢與之靠近,加上聯合國安理會任常任國一事之慘敗就可知。而依美政策在亞洲形成半孤立也應反省,原因很簡單,日本與中國之對立,使亞洲其他國家深具戒心,唯恐捲入是非。中日和好甚至使相關國家「如釋重負」。

 胡錦濤與日本自民黨的前首相會晤,除小泉純一郎未到外,中曾根康弘、海部俊樹、森喜朗、安倍晉三集體與胡會談,這就說明日本政治風氣已變,小泉式的以中國為威脅的氣氛已漸消失。公明黨後台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與民主黨代表團與胡的會見,也說明了這一點。

 可見「長期和平友好合作是雙方唯一選擇」並非福田內閣興到之作,而是日本政界共同的體認,這便使國際間為之震動。

 日皇明仁夫婦親自送別胡,三天內會晤三次,這應該也是日本政府刻意安排的非常之舉。

 但是東海油氣田及日本加入安理會等重要問題以及日本的歷史反省,卻幾乎完全有意忽略,將來如何不得而知,就現階段而言是擱置爭端,也許正如韓國媒體所說是要開始新蜜月時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