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繁星照不亮的升學黑洞

繁星照不亮的升學黑洞

大學入學的「繁星計畫」出了紕漏,私立常春藤中學的學生成績作 假事件震驚社會。事隔一周,檢調已著手調查校方涉嫌偽造文書的責任,教育部的善後處理也難以令各方滿意。不過,常春藤校長在事發之初疾言厲色否認犯錯的高 姿態,以及家長在教育部吵嚷要「跳樓」的景象,仍令很多人難以忘記也難以釋懷。

發生在教育領域裡,一個幾乎是證據確鑿、明顯侵害其他考生公平權益的犯錯事件,當事人居然未現出一絲悔意,只見用盡力氣以求保住自己的利益。這就是「繁星」的樣貌,是辦教育的初衷嗎?

私校動手腳「微調」事件爆發之後,社會議論四起,也有大學教授投書本報民意論壇,討論「貴族裝弱勢,繁星變明星」的後遺症,精確道出問題癥結。繁星計畫原 本是為偏遠地區學校的優秀學生所設計,保留特定入學名額,希望改善過去弱勢學校可能「全校沒有一個學生可考上國立大學」的窘迫狀況。這樣的設計符合「多元 入學」的用意,也能保障弱勢學校和平衡城鄉差距,實合情合理。但因為很多人「覬覦」這些保障入學的名額,最後放寬成連明星學校的優秀學生也來競逐,卒致繁 星變調,據說曾發生連建中的滿級分學生也藉此管道搶進台大熱門科系的惡例。

「常春藤」不算偏遠弱勢學校,卻藉著「微調」成績的做法,一舉送進三十一名「第一名」學生申請繁星計畫,這種情形,怎麼不可疑?校方行政人員的做法不可原 諒,校長本人振振有詞的態度更是教育界的惡劣示範。但根據網路討論的意見看來,各中學為提高升學率,協助「美化」學生甄試資料的做法,恐怕不只這一件,據 說已是公開的秘密。為升學故,教育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手段這樣猖狂嗎?果真如此,多元方案的各種入學管道,到底執行得多麼公平公正,的確需要徹底 檢討。如果連「公平」的底線都守不住,也難怪有人發出「還不如恢復聯考」的呼聲了。

從教育理念和擇才標準來說,用以往的聯考那樣「一試定終身」的方法,確實難謂合理。所以廢除聯考一直是各教改團體的共識,也才逐步衍生出如今實施的高中基 測、指定科目考試,以及其他的各種「多元入學」方案。不過,多數的學校和家長恐怕還是注重「升學」效率多過「教育」目的,以至於高中的基測和指考淪為「另 一種聯考」,而多元管道的惡性競爭也到了不擇手段、破壞公平性的地步。這次的常春藤事件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有人說,以前聯考只有在極少數人失常或作弊 的例子中,令人感受不公平;但現在的多元方案,則出現了鑽漏洞的大空間,令校園內連「誠實競爭」的榮譽感都喪失了。從誠實淪喪的後遺症來考量,主張恢復聯 考的呼聲也非事出無因。

以現代需求多元化人才的趨勢而言,單一筆試不可能是甄別人才的最佳方式,也不應成為教育的終極目標。但多元入學方案的確出現諸多執行漏洞,雖然目前被抓 包、被調查的都是偏差的個案,但如果校內師生失去對「公平」的信任,失去「誠實」的榮譽感,使得造假蔚為風氣,偏差變成常態,則傷害教育功能之鉅,甚至將 使得多元入學制得不償失。

教改如今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如果對多元入學的基本理念還未完全喪失信心,則須防堵不公平的漏洞,尤其務必嚴懲不法,杜絕僥倖之心;若不能守住此一公平底線,任令當前這種校方在功利風氣下「暗助」特定學生的做法蔓延下去,則實施「多元」方案的利弊恐怕應重新評量了!

【2008/04/08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